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有方”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北京辞免加节再任劄子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
臣近以连年被疾,到任再期,三曾奏乞就移邢、相一郡。
今月二十二日,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刘有方赍到敕、告各一道,伏蒙圣慈改授臣永兴军节度使,再任判大名府者。
复司筦钥,仍换节旄,恩与愿违,敢毕愚恳。
伏念臣久劳多病,日瘁一日,而犹迟回强勉,不敢亟去,甫及二岁,然后决请于朝廷者,重辞陛下北顾之托,冀闵其日月之久,而筋力不支,然后有可从之理。
今乃蒙改恩遣使,再委重寄,丁宁赐谕,不许诉免。
上心图旧,可谓隆厚矣!
在臣愚分,益以难处。
且前日之所以辞,是力不胜剧也;
若今日之所以受,是有邀而后得也。
名为辞剧,而实若邀而得之,此岂事君之道,而非臣之素守也。
陛下即哀臣既惫,不忍遂废,犹如臣前请,俾颛医药,心休体佚,自有生意,犬马未毙,尚效馀力。
矧北门冲会,非养疴之地,傥再劳岁月,或残躯不保,是宠之适足以害之也,恐非陛下所以爱老臣之意。
伏望特回鉴照,曲全衰朽,早赐就移臣邢、相一郡,使便调养。
形骸虽薾,茍完复之有时;
沟壑未填,免哀怜之已晚。
罄输血恳,决俟矜从。
所有敕告,不敢祗受。
臣已牒北京,权送左藏库收掌,听候朝旨(《安阳集》卷三六。)
敕:原无,据正谊堂本及《祠部集》补。
宋故朝奉郎尚书虞部员外郎通判滁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护军赐绯鱼袋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元祐二年十一月 北宋 · 张起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八八页
公讳镃,字待用,以熙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之官滁州通判,道由京师,因感疾而终,年四十八。
公即皇朝赠太师中书令讳如之曾孙,赠尚书令延德之孙,左谏议大夫讳骘之子,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文惠公讳随之侄。
公族虽贵势,而恬然若出于寒素之门。
平居好为诗,以怡乐情性。
善书学。
既从仕,励精政术,所至以能称。
性复嗜饮,陶然有自得之趣。
故日与士大夫谈宴连欢,虽或沈酣,而莅事益明,故剖判无毫发之差,是亦天与其才敏者乎!
公襟量旷达,一不以世虑屑于怀,亦未尝富赀产为意,是以捐馆日,家无馀蓄。
公初授守将作监主簿,即文惠公之恩也;
将作监簿奉礼郎大理评事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右赞善大夫殿中丞国子博士与今官,公所累之爵也;
江州酒税、签书道州判官,复为颍州签判、知蓬州军州事、通判房州,与今所授,公所践之职也;
朝奉郎护军,公之散官、勋也;
绯衣、银鱼,公之服章也。
公娶乐氏,封仁寿县君,贤而婉淑。
男一人,曰景瑞,早世。
女二人,长适通直郎张承务,次适乐瑜。
通直君悯公之未葬,乃考蓍龟,得元祐二年十有一月初一日举葬于西京洛阳县宣武□先茔之侧,因次公之世爵寿行而请其铭。
不获辞,谨为铭曰:
呜呼王公,出乎贵势。
骚雅书学,咸工其艺。
莅政通敏,饬身温恭。
轻财乐饮,家赀以空。
奄忽而亡,遽夺其寿。
以何报施,弗昌厥后。
宅洛之北,佳城郁然。
昭示来者,著此铭焉。
刘有方刊。
宗室推诚保顺同德亮节守正佐运翊戴功臣凤翔雄武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太保中书令凤翔尹使持节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上柱国东平郡食邑一万七千一百户食实封四千八百户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相王谥孝定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华阳集》卷五七
相孝定王,盖宣祖昭武睿圣皇帝之曾孙,太宗文睿烈皇帝之孙,韩恭懿王元偓之子,讳允弼字公辅,于今天子为从祖父也。
母楚国太夫人耿氏。
大中祥符元年生于大内东宫真宗亲书小字命之
八岁,为右千牛卫将军,迁右监门卫将军
真宗每召入禁中,令仁宗兄事之。
是时王年尚幼,能自踧踖不敢当,真宗颇爱奇之。
及御楼赐大酺,尝与仁宗并席以观,间又从至资善堂,以金笔格及金铸祥龟赐之。
仁宗为太子时,除英州刺史
及即位,除蔡州团练使,历单州齐州防禦使贝州观察使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宝元二年同知大宗正事
自燕恭肃王薨后,吴、潭、潞、许、邢、润、苏、华诸王,无一在者。
天子念祖宗之后,封建稍不立,无以藩助王室。
庆历四年,始以濮安懿王汝南,以王为北海王,既而拜武康军节度使。
初祠明堂,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换节宁国军,更同判大宗正
嘉祐五年,除兼侍中,为徐州大都督府长史,换节武宁军,遂判大宗正
英宗初,兼中书令、行河中尹,换节护国军,仍徙封东平,诏五日一奉朝。
上登极,拜太保,行凤翔尹,领节凤翔、雄武军,听朝朔望。
王辞者再三,优诏不从。
其秋,从英宗灵驾至厚陵,闻楚国薨,王哀毁之不胜。
及出殡,徒跣舆柩而行。
起复冠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
王方辞未许,会上来奠王子宗述之丧,就幸王馆,上命王坐,王以哀服不敢坐,上见王体甚臞,慰存者久之。
因请愿得终母丧,上曰:「克继以下,皆列章请王起治事,王毋得辞也」。
其后又累辞,乃许之。
王性至孝,其事几筵如事生。
楚国之葬有日矣,王忽得疾不能,乃召诸子谓曰:「我疾日益剧,恐不得襄大事,以尽人子之孝,柰何」?
遂泣下,不复言。
是夕昏雾下庭中,若南方有风雨声,久之乃散。
夜漏上二鼓,王薨,实熙宁三年七月癸酉也,享年六十二。
讣闻,上抚几震悼。
明日,趣驾临哭之恸,所以赙予之甚厚。
上以邸中不常告王疾,官吏以下,皆令有司劾奏之。
辍视朝三日,丁亥行服于苑中,宰相率百官慰崇政殿门下。
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相王。
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刑部郎中陈荐摄鸿胪卿皇城使昭州团练使入内内侍省押班蓝元震入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刘有方同护葬事。
又遣尚书内省掌簿夫人宋氏,以周恤其家。
于是宫僚李实状王之遗懿上于太常,而博士刘攽考《谥法》,「五宗安之曰孝,纯行不差曰定」,谥王曰「孝定」。
十月丁卯,启殡于西阶,上复临恸之,加面抚其孤婺,赐物又数千。
为制挽词三章,敕使者采石以锢其方中。
十一月癸酉,葬河南永安,兆在恭懿王园之西,卤簿仪物皆从至原下。
王仪质英迈,行端而识远,自六经诸史百家之言,无所不读。
虽生富贵而临事且戒慎,未始妄笑言。
其奉朝廷,进止有法度,虽服带不易其常。
仁宗常解所服通犀带赐王,然而终不敢服。
初,朝廷以诸王邸第散在京师,非岁时不得相见,因大建睦亲宅,合其族以居之。
乃置大宗正司,王凡总领三十年,尤与濮安懿王共事久,而笃友爱之情。
其教导宗子,使各亲亲不失其谊,而自趋于为善,故上下无骨肉之怨。
庆历中,尝因冬至曲燕崇政殿日暮欢甚,劝王饮,至于沾醉,赐以玉盘、龙脑山、白玉杯,仍诏王至殿门,乘银饰肩舆而归。
故事,大燕无宗室与坐者,皇祐至和间,王以名重而位尊,数命坐以宠之。
王善射,凡从游幸赐射,发必中,常解以御箭,累赐袭衣金带。
英宗皇子,王即日入贺禁中。
英宗深怀谦固,久不受命,王又请率属敦劝入内。
博平郡王允初薨,无嗣,为择族子仲速为之嗣。
王素好笔札,间以吟咏自娱,而无车马珍奇之玩。
王子宗绩,尝作清息庵以诵《庄》《老》,宗孺作明舍堂以探经史,王皆为作诗勉之,以各成其志。
治平初,增诸王宫大小学官,王犹日就习。
既又延伴读姜潜论《孟子》,令诸子北乡而立听之。
前后累赐褒诏,以为王有二献之风。
楚国盛夏遇疾,王昼夜不解带者一月,又以香灼臂而祈于庭。
楚国薨时,盖八十三岁矣。
善积庆流,内无缌麻之服一纪之馀。
自明道以来,行郊祀、籍田、明堂、恭谢、祫飨之事者十一,王为三献者五,为亚献者五,奉九推之礼者一。
功臣累十四字,积阶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邑一万七千一百户,四千八百户。
夫人李氏,封崇国夫人昭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昭亮之女,淑明有贤誉,上承下接,以宜其族人。
子男七人:长宗述,赠奉国军节度使、祁国公;
次宗艺,赠武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彭城郡
次宗绩,左龙武军大将军宁州防禦使
次宗景,左龙武军大将军筠州防禦使
次宗乔,左龙武军大将军泽州防禦使
次宗孺,右龙武军大将军沂州团练使
皆孝谨承家。
女八人:长静安郡主,适皇城使端州团练使李绶
泰兴县,适西京左藏库副使世良
新乐县,适文思副使李馀庆
永安县,适供备库使郭若虚
南阳县,适内殿承制康炳;
宜春县,适内殿承制李宗说;
德安县,适内殿承制李宗迪;
次未适。
孙男二十人:长仲俶,右武卫大将军眉州刺史
次仲诱,右武卫大将军茂州刺史
次仲虺,右武卫大将军春州刺史
次仲罃,右监门卫大将军
次仲沃、仲芮、仲雪、仲敔、仲靡,并右千牛卫将军
次仲颀、仲霤、仲吟、仲酬、仲逢,并太子右监门率府率
次仲诰、仲諲、仲慥,并太子右内率府率
馀未命。
臣伏观自昔同姓诸侯王,多溺于骄奢之志,甚者又或至于祸败而不可救,岂其势使然耶?
孝定王为四朝近属,而温仁恭俭,行足以高一时,名足以动后世,顾虽河间沛国,恐未能以远过也。
使其去京师、就土宇,则利民泽物之迹岂少哉?
铭曰:
有宗神灵,系本天发。
太宗八王,恭懿维哲。
丛光合釐,其发有原。
有来轩轩,皇室是藩。
既王北海,又荒东平
衮衣淑旂,宠莫与京。
在贵靡流,在盈靡缺。
有贤维王,孰能之遏?
日万几,罔不在民。
王治王族,麟题振振。
内亲外化,如尧之时。
天星皇祉,与王同娱。
王位四朝,岂不驾驭?
其处深宫,虽远亦虑。
仁曰仲兄,英曰叔父。
天子曰于,岂予敢侮?
名施彷徉,善则多积。
胡不万年?
丧我元戚。
磐石之亏,势将安援?
矧其族人,孰考孰宪?
五陵之旁,表封墓门。
冠剑下从,虽没犹存。
台州通判厅题名记 北宋 · 黄远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赤城集》卷二
临海之为郡,去朝廷虽远,而江山潇洒,讼狱简希,来莅官者往往号为乐国
昔之守倅于此,去而升陟侍从,致位公相,为时名卿者,间有人焉。
而独倅郡者,族姓官称,无所刻载,因循迄今,百有馀岁矣。
承议郎吴深倅郡之明年,乃叹其遗阙,而言之曰:「古人虽一日游居,尚有叙述,况膺天子之命,三年从政,其可以无纪乎」?
将寻诸旧牍,稽诸宿吏,庶几得之者可过半也。
而会庆历乙酉岁秋雨暴集,江流汎滥,冲城堞,漂栋宇,时官藏文书皆麋烂流散,无有存者,故不可悉知。
郑公在大中祥符间著作佐郎来倅是郡,今郡人犹能道之;
而又有光禄丞朱君正辞为郑公之代;
赞善大夫刘君有方,与郡守章郇公同时。
所可知者兹数人耳,惜夫!
姑自庆历而后,悉得其名氏,与夫在官之岁月,而刻于石。
岂特俾来者续书之而已哉,前日之人或以德望称,或以政事显,或晦而不彰,或泯而无传,皆可指而见也。